为深化思政课教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提升思政教学的理论性与实效性,2025年10月31日,北京市人大开展“人大开放日——思政课教师走进人大”活动,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牵头区域多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会同北京工商大学教师,一起沉浸式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北京实践。
第一环节 参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北京实践”展览
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所在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展区,教师们沿着“人民民主之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民翻身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进步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五个板块,系统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孕育到完善的历史脉络,深刻认识到这一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北京实践”展区,教师们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基本历程”“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监督工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九个部分的展览,直观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首都北京的生动实践,对地方人大的职能运作有了具象认知。
第二环节 观摩朝阳区南磨房乡人大代表之家(立法联络站)
在朝阳区南磨房乡人大代表之家(立法联络站),教师们实地观摩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基层阵地。通过南磨房乡人大主席焦成志的介绍,了解这里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开展立法调研、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教师们直观看到了人大代表如何通过这一“家”,将基层声音传递到立法和决策环节,深刻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实践特质,为思政课中讲解“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提供了鲜活案例。
第三环节 座谈交流会
在座谈交流会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一级巡视员田洪俊主持座谈,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研一处处长习伟、法工委法规三处副处长赵晓琦、代表工作二级巡视员李东川分别就人大整体工作、立法工作、代表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教师们会前提出的疑问进行了整理回应。交流会让教师们对人大工作的基本逻辑、根本任务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对北京市人大立法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在交流环节,思政课教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如何将人大制度实践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如何提升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知等问题展开探讨,现场互动热烈。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赵春丽和教师们就大学课堂中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市人大的干部进行了切磋。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基础素质培训中心的刘继玲主任和来自高中的王雪丁老师、初中的余国志校长、小学的晏焱老师就中小学思政教育如何与市人大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组织的感谢并提出了需求。
此次活动是一次思政课教师与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与人大制度实践的深度对话。通过参观展览、实地观摩、座谈交流,教师们近距离触摸制度脉搏,为后续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积累了鲜活素材,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厚植制度自信。